Apr-May (I)
近來新家裝璜已如火如荼地展開,而搬家待辦事項也充滿腦袋瓜裡不停打轉,每週一次的攝影課於此時反而成為我時間上的負擔,上課時也不經意地每每想到新家的細事。
趁著不時的回魂,趕緊摘要一些重點。
◎ 光的性質
n 擴散光:沒有光源特定的方向
n 正逆光:光源來自拍攝的正前方
n 側光:光源來自物品的側邊
n 順光:光源在相機的正後方
n 頂光:光源由天而降
觀音圈的產生:正順光、有水氣的清晨
◎ 偏光鏡
多層薰墨 (less budget)、奈米薰墨
- 超薄偏光鏡:用於廣角 ( 28m m 以下),HOYA,有螺蚊
- 保護鏡之優劣,玻璃 is key (可以晃動來測是否反光)。B+W 首選,HOYA 次之,KENKO 最便宜
光源很亂時,若環境良好(風平浪靜),可拿掉保護鏡以避免折射 (如拍夜景有不同光源時)
避免保護鏡偏光鏡同時裝 (不要嫌麻煩)
★ How to 搖黑卡?
1. 按快門前置黑卡於九三點鐘方向,人站相機側面,按快門
2. 黑卡搖在九三點鐘上下一點點之間
3. 黑卡離鏡頭愈近愈好 (摭光罩拿掉,尤不適合梅花型摭光罩)
光茫:與鏡頭、光圈有關,光圈愈小,愈廣角,光茫愈細長
偏光鏡:測反光部分效果
當有對象範圍有遠中近層次時,對焦對近與中距1/3處
☆ 『特寫小品』注意事項:
- 背景處理要單純、乾淨,處理模糊(光圈大、近距、用長焦段)
- 攝影眼
- 景深的控制
測光:以較solid or 面積大的測光,只要物件與欲測光物體受光條件一樣
■ How 接圖:
ü 焦段、光圈、曝光時間、測光均需相同,時間相距愈短愈好
ü 白天可以的話不要用偏光鏡,因偏光鏡會讓光線產生變化分界更明顯
v 接幅:
- 接直幅:拍橫幅
- 接橫幅:拍直幅
- No 廣角:50mm或以上為優,以免變形
- 焦距、光圈同
- 以中間水平作標準
- 光影、時間間距不要過久
※ 脫焦:
全脫焦:焦往前移 (產生後模糊)
後脫焦:焦往後移 (模糊不明顯)
聚焦+脫焦合併:1/30秒按快門時移動相機
1. 曝光中途脫焦法:前2/3時間定焦,後1/3時間移動對焦
2. 曝光中途移機法:前2/3時間定焦定位,後1/3時間移動相機 (上下一次)
3. 曝光中途變焦法:前2/3時間固定焦段,後1/3時間移動焦段 (一定要有明確主體,此法得以顯現立體感)
◇ How 水中幻影
1. 光線:斜順光、順光 (不要逆光,若使用偏光鏡,要調到最亮)
2. 測光:直接對物體測
3. 光圈:不要太大,小一點,F 5.6 F 8
4. 快門:不能太慢 (1/60秒以上) (太慢易模糊)
5. 焦段:120mm
6. 為因應水面之浮動,需多練手動對焦以免焦點模糊
適合地點及時段:關渡宮碼頭,10 -11a m, 2-4pm
在搬家告一段落後,終於有心思想來練拍了。針對水影的作業,認真地前往關渡宮水域,只是天氣不算好,陰天且有下雨之憂,在擴散光下水的光影就不明顯,加上我的小Nikon焦段只有標準55mm,觀景窗怎麼喬也都瞧不出老師上課時示範的畫面與效果。
勉強拍攝後使用zoom 來模擬120mm焦段的畫面,果然略略有雛形。
我們反而在逆光的情況下找得船杆水影,竟也瞎到類似變形蟲的畫面,此時的相機倒變成顯微鏡了
續行至漁人碼頭,利用太陽剛下山色溫較佳之時試拍一下
隨天色轉黑,橋上燈光打亮,也將角架喬好練拍一下測光 (測橋頂)、自動對焦後對焦關掉的練習
也順道玩一下曝光中途脫焦法,只是脫焦的矇矓效果在夜景裡不甚明顯,那種矇矓的感覺似乎是平日手持慢快門就可以輕而易舉達到的效果。不過變焦法就趣味十足了,放射的感覺立現,只是拱橋部分拖曳出來的光影面積甚大,實在不好看,開始見到時還以為鏡頭有髒污或什麼靈異的現象
也同時來個上下移機
隨性地在棧板上拍路燈下的棧板步道,由於曝光時間長,前方行人不時來來往往,原本擔心行人的軌跡會因而留下導致畫面糊亂,沒想到這些行人像不存在似的沒著什麼痕跡,後來也開始了解當時講解所謂後簾同步時不解的部份:發亮的光軋被記錄但卻不會有暗部的行人軋跡
留言列表